組織犯罪:四海幫(文轉自Wiki)
更 於 2008/04/15 23:05 發表 人氣指數 : 6782
1953年,馮祖語與一群學生及眷村的朋友們,以格言「四海之內,皆兄弟也」來訂立幫名(一說是因為以當地四海籃球隊為名)。最初,四海幫勢力並不強大,只在台北市的西門町與車站一帶活動,四海幫當時的成員主要是一群品行惡劣的學生與政黨人士的子弟;因為政黨人士子弟的參加,而讓四海幫有穩固的基礎。數年後,四海幫發展成員,募集各地黑社會份子與外籍人士來加強自己的勢力。1960年,人數號稱近萬人的四海幫也被政府視為監控以及掃蕩的重點對象。
政府強力的掃蕩,四海幫在1962年面臨遭強制解散的危機,內部發生分裂與動亂讓四海幫狀況極度不佳。其他的黑社會勢力與幫派更趁這次機會,大力攻擊四海幫並不斷瓜分四海幫的勢力版圖(竹聯幫也趁此次機會展露頭角,取代四海幫),更讓四海幫顯得衰弱而一度解散。
沉寂數年之後,1971年時,劉偉民、陳永和與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出身的蔡冠倫等人的領導下,再度復興四海幫,多次與其他黑幫勢力對抗擴大四海幫的版圖,並且再次改建四海幫,由劉偉民就任幫主。
1986年,劉偉民在日本遭到楊雙伍狙殺後,蔡冠倫一度掌權,但其勢力多次遭警方取締與兩次參選立法委員失利,導致勢力漸微。後來由陳永和繼任第三任幫主一職,當時四海幫在陳永和主導下規模日大,陳永和在完成組織架構後把幫主之位交給趙經華。後來經海幫大眾的推舉,由趙經華擔任第四任幫主。但是四海幫實權依舊掌握在陳永和手中,陳永和的幕後領導下將組織企業化讓四海幫更加穩固與強大。
1996年,四海幫發生了重大事變,陳永和與大老.藺磊洽在自己所經營的餐廳遭到射殺,此事件動搖了台灣的黑白兩道。後來,台灣政府進行一連串的掃黑行動,幫主趙經華與副幫主楊光南分別走避美國與中國大陸。1997年2月3日,四海幫內的大老.董克誠以副幫主的名義自稱,並帶領七位四海幫成員至台北市刑警大隊,並以幫主趙經華的名義代表,宣佈解散四海幫。而幫主趙經華也在美國宣佈辭退幫主一職。幫主的辭去以及大老們紛紛走避海外,群龍無首的四海幫一直無法順利運作與召開重要的組織會議,此時,人在中國大陸的副幫主楊光南被推舉為新任幫主(實際上只是代理幫主)。
(四海幫的解散,除了因為趙經華辭去幫主一職以外,最主要是要轉移台灣政府的監控與攻擊,實際上四海幫依舊還是暗中持續活躍著)。
楊光南將四海幫本部移至中國大陸的上海,組織的重點改為在中國大陸發展,現今在中國大陸等地也有強大的勢力。但是,2000年11月,楊光南遭到上海當地政府逮捕,並在12月6日遣送回台灣,四海幫又再度面臨了重大危機。(※楊光南在7日接受警方偵訊時強調,他並非四海幫幫主,因為幫主趙經華的辭去以及多位大老走避海外,所以只是暫代幫主之職來運作四海幫,實際上還是副幫主而已。但是楊光南的聲望與實權與幫主是相同的,所以台灣政府也認定楊光南是實際上的幫主)
後來大老.賈潤年繼任第六任幫主一職,帶領群龍無首的四海幫。但是在2003年末時,賈潤年的兒子因犯下大錯(嚴重傷害三名女性)使得四海幫顏面無光,賈潤年認為自己不適合再擔任幫主,因此辭去幫主一職。
四海幫依舊還是沒有幫主的狀態,組織的要事皆由大老們處理。而賈潤年與楊光南現在依然還是四海幫的精神領袖。 目前因為多位大老及重量級大哥紛紛前往中國大陸發展,在原先台北的勢力漸微,漸漸被急於擴張勢力的竹聯幫新生代所取代,四海幫的中生代與新生代勢力漸漸朝向新竹以南發展。